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记李明德教授团队一次文献分享团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22 12:36点击:


读书人最大的幸福是与书为伴。11月30日晚,在李明德教授指导下,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部分硕博研究生通过主讲人导读、成员自由发言讨论以及导师点评等形式展开了一场关于阅读的线上团组活动。硕士研究生薛山分享讲读书籍《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深入浅出的讲解、旁征博引的延伸、审慎思辨的设问以及热烈投入的疑义相析,使得历时三小时的团组活动干货满满、酣畅淋漓,团队成员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开卷有益 枕上诗书闲处好

何为“灰色地带”?传播学的起源是在哪里?为何贝雷尔森发出“传播学已死”的喟叹?当前的传播学又面临何种危机?带着众多设问,主讲人通过“颠覆与重构”“断裂与连续”“总结与感悟”“讨论与思考”四部分展开分享,介绍了传播学史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着大量被主流叙事所忽视的灰色地带。详细讲读了书目基本情况,着重就其研究对象即传播研究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主流叙事下被蒙蔽与模糊之处、被遗忘和被扭曲的史料、许多大家熟视无睹的传播史“常识”背后的歪曲与遗忘、传播学研究史主流视野所简化阉割掉的内容、主流叙事中蕴含的矛盾与缝隙以及被意识形态掩盖或扭曲的问题等。

在分享感受与反思时,主讲人提出了多读书、多思考以及对交叉学科的思考,认为读原著阅读经典,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在思考中打破初学者对于传播学的单调和片面的理解,传播研究不是一条单调的线性轨迹,而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原野;可以向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借鉴方法和理论,解放传播学的思想力,从而解决传播学的池塘逐渐干涸的问题,这也与我们jxf吉祥网手机在线主打“工字牌”特色,走交叉之路不谋而合。

疑义相析 为有源头活水来

“薛山的分享对我知识上有一个很大的补充,本科时学习传播研究史只有笼统涉及,通过薛山的分享帮我宏观上梳理清楚了中国传播研究的两个大阶段,”硕士生黄斌表示对以后学习传播研究历史很有启发意义;博士生邝岩说“本场分享让我学习到很多,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理论形成的思路和传播研究的历史,启发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线上分享会页面

团队成员就相关问题及阅读感触进行了热烈讨论,博士生乔婷对主讲人提出的学术自由、社会思潮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回应思考,指出“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学术研究也得分清楚学术性和政治性的关系,在对待相关思潮传播时,要明确区分学术领域与意识形态领域,更要警惕以研究、推崇思潮为名谋求政治目的的行为。”并与大家探讨了刘海龙老师提出的“学术独立与自主,警惕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的渗透”。博士生陈盼盼指出,刘海龙老师在书中说,要挑战宏大叙事的霸权,首先必须打破现有的界限分明的分类体系,敢于跳出来,这对于我们当下论文写作很有启发的,要有问题意识。不要轻易陷入别人研究的思维框架中,要敢于打破成见,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去论证。

“读书人最大的幸福是与书为伴”

李明德教授充分肯定了薛山的主讲和读书会的团队活动形式,就团队成员提出的学术研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思潮与政治环境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学术传播有纪律,并指出,读书人最大的幸福是与书为伴,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改变个人谈吐,遇见更好的自己,团队成员进行读书分享也是自我传播,传播学子都应该善于表达,将自己传播出去。

清代名士张潮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不同阶段,读书境界也各有不同,读书让求知的获知,让无知变为有知。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文献研读分享是李明德教授团队例会形式之一,旨在通过成员间的阅读分享,发挥团队作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团队成员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团队未来仍将延续此类文献研读分享的活动,并将开辟多种形式的团组活动。

图、文/乔婷

热文推荐